【报道】政策“组合拳”稳定汽车产业链 复工复产提振市场信心

       5月12日,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,今年4月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,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46.1%和47.6%。


       产销数据下滑的背后,既有疫情影响消费的需求端因素,也有供应链扰动等供给端因素。尤其是3月底以来,作为汽车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重要聚集地,上海开始实施封控管理,汽车产业链一度面临“停摆”风险。


       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,汽车产业涉及面广、关联度高、对上下游和就业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。在当前疫情因素扰动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,汽车产业稳产保供意义重大。


       近期,随着上海宣布将分阶段推动复商复市,政策“组合拳”正奋力稳定产业链大循环,上下游企业齐心协力,复工复产进程加速,产业韧性持续显现。


保“沪”汽车产业链 上海稳步推进复工复产


      “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!”4月19日,上汽集团在临港乘用车工厂完成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。据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预计从5月下旬开始,进入上海两批次复工复产“白名单”的零部件配套企业,复工复产率将超过80%,长三角物流压力也将进一步缓解。

上汽临港乘用车工厂积极推动复工复产。(受访者供图)



       近日,上海宣布将分阶段推动复商复市,并有望在6月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伴随疫情不断稳定,上海部分企业4月中下旬开始的复工复产逐渐推进,进入5月,市场供给面偏紧的状态持续改善。


       在汽车工业重镇上海,聚集了一批整车企业,和9家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。上海及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汽车供应链企业集中地。


       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近日表示,围绕长三角地区汽车、集成电路、医疗物资、生活重要物资等领域,已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专精特新企业“白名单”。截至5月5日,调度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87家,复工率95%,人员返岗率69%,产能利用率达74%。


        作为燃料电池供应商,捷氢科技进入上海市复工复产第二批“白名单”。记者从该企业了解到,截至目前,该公司已经先后有三批、超过100位员工驻厂,全力推进复工复产。此外,针对燃料电池涉及的原材料、配件覆盖地域广、产品种类多等特点,该公司采用了“中转站+通行证”的新模式:即把所有生产需原材料和零部件统一送至江苏中转站,并由该中转站申请发往上海物流通行证,实现两地点对点供货。


       据上海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,目前上海主要汽车产业聚集地嘉定区已有126家企业正式复工复产,其中包括传统汽车龙头企业,如上汽大众、上汽集团等,也有蔚来汽车、小马智行、重塑科技等新能源车、氢燃料电池车研发等领域的汽车“新四化”头部企业,还有采埃孚集团、科世达集团、安波福集团等汽车产业链上各种配件及配套设备企业。


强化风险管控 汽车产业链重塑韧性优势


       防疫、生产,环环相扣。在上汽大通的南京工厂,疫情期间,该企业第一时间启动人员顶岗预案,将顶岗工作流程化,划分为车间内部顶岗、跨车间顶岗、职员顶岗等三类,并制定相应管理要求,通过晨会、晚例会机制跟踪、解决各项生产问题,充分发挥岗位柔性化一岗多人的优势,确保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完成。现阶段,该工厂在供应链、物流防疫、保障出口三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,有序开展生产活动。


       井然有序的背后,是来自政策的鼎力支持。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,汽车、集成电路、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已搭建完成,聚焦长三角、珠三角等重点区域,逐一推动解决产业链企业反映的员工返岗、物流运输等问题,着力保障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。


    “5月2日,一汽解放实施‘点对点’通勤,长春基地实现全面复工。”一汽解放相关负责人说。连日来,为保证人员和生产安全,一汽解放科学策划全场景复工满产预案,制定了交通出行、核酸检测、应急响应等15个复产标准化场景方案,明确百余项防疫举措。


       在江苏昆山,复工保供专班成立,通过市镇两级联系帮扶,加速企业复工复产,目前全市173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全部复工。在重庆,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市外汽车配套企业复工复产、寻找替代供应商、开具物流绿色通行证等,全力保供应、促生产,稳住汽车产业基本盘。


    “此次上海疫情应该是标志性风险事件。”乘联会指出,企业需要提高相应的核心能力:供应链战略设计、动态集成化供应链规划、端到端供应链数据透明化及协同、运营模式优化。


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 电动汽车仍是重大机遇


       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,汽车产业链条长,影响面广,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大,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
       近期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》,其中“新能源汽车”“绿色出行”再次成为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重头戏。


       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、研究员盘和林认为,中国汽车业眼下的颓势是疫情反弹导致汽车产能阶段性收缩,而产能供给不畅导致汽车销量下滑。“这应该是一个短期的问题,下半年汽车业有望恢复正常。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,仍将是消费市场升级的风向标。”


       数据显示,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2021年共交付车辆48.41万辆,同比增长了235%。今年一季度,特斯拉累计交付新车超过31万辆,同比增长68%。近日,特斯拉表示还将继续在中国扩产产能。


       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恢复。乘联会4月份车市分析指出,目前国内疫情高点已过,复工复产循序渐进,支持政策加速落地。中金公司也指出,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,疫情对产业链供应影响有望缓解,物流恢复后整车厂短期或将增加供应链补库存采购,板块情绪有望迎来修复,智能化创新+国产化将持续推进产业链中期成长。


       同时,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中国电动车占据世界50%以上份额是汽车产业强国的重大机遇。随着汽车电动化带来的产业集中度提升,类似手机产业链的中国领军格局逐步显现,全球汽车大市场的产业链整合将日益加速。需要各界重塑供应链信心,稳定政策预期,建立更强大的信息共享体系,让中国汽车在世界有更大的份额。


来源:人民网

记者:申佳平、栗翘楚


联系我们
业务联系
010-68217322
公司地址: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华业大厦3层302室